裴定一:1941年生,著名密码学家,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师从华罗庚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现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67年,我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时,遇上“文革“爆发。在经过一年待分配后,我被分到大庆油田,当了一名石油工人。在油田干了几年后,有一次,华罗庚老先生来东北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我被华老借调到身边参与推广小组工作。直到1977年,我才得以调入中国科学院工作。
1978年底,我获得了首批赴美公派留学的资格。两年多后,又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家(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很高,党组织也十分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回国后不久,所里党支部书记就动员我,让我争取加入党组织。于是,我就再次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支部开始把我列为发展对象,到1984年9月,经过支部开会通表,我正式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向党组织递交过一次入党申请书。那还是我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具体哪一年已经记不清了。但那时在校大学生入党相当困难,要求很高。我们是五年制的,一个班到毕业时也就一两个同学被批准入党。在入党申请时,对个人方方面面的审查都特别严格。不过,那时大家对入党真的看得很神圣,对成为党员确确实实是在内心上向往。1964年,我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学校攻读华罗庚先生的研究生。那时,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没怎么考虑政治追求的事情。到研究生毕业后,遇上了“文革”,当时知识分子已经不受重视。我在大庆油田当工人时,还被队长安排喂过猪,并兼做食堂的会计,理由是我学过数学,也算是发挥专业知识。因此,上大学时所追求的入党的梦想也就一直没有实现。
裴定一教授接受采访回忆当年经历 虹霓摄
应该承认,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大家对党的感情还是很深厚、很纯洁的。即使没有入党,好多知识分子的心里都是装着党组织。大家都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很自然。比如说,华老在入党问题上也是历经曲折,前后递交了几次入党申请书,最后,才于1979年3月,圆了“五十年的心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年,他已经是70岁高龄了。据说,接到党组织的通知后,华老十分兴奋,赋诗表达了自己的激动,被传为佳话。而我后来入党后,也有幸与华老同在一个党支部,受华老的思想影响也更深了。
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对党和对国家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份情感铭刻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所以,在美国留学时,虽然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很好,但学习结束,我对留在美国并没太多想法,自己的思想上很明确--就是想着回来报效祖国。回国后,我开始转向密码学领域,当时这还是新兴学科,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但我认为这是报效国家的最好途径,自己也就十分珍惜。
如今,我们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这一路虽然发生了一些错误,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确实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面貌。这一点可谓是千真万确的。希望年轻一代,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追求,坚定信念,永远与党和国家走在一起。
(口述:裴定一 采写:朱玉尊 编辑:肖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