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正:男 ,73岁,中共党员。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3年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广州教育学院宣传部部长,现为广州大学关工委讲师团成员、咨询组成员。
1956年,我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大学期间,经常会有国家领导人来学校讲解国家政治思想,包括国家总理周恩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中共农村研究室主任田家英等。在这个环境的熏陶下,党和国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战胜。可那时的中国是一穷二白的,喊着赶英超美这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也着实令我也产生一定的疑惑。尽管有人批评共产党,我却不认为那是一个多大的错误,只不过是初期还不够实事求是罢了。并且大学时期我对共产党就开始有着向往。
1961年,大学毕业时碰上粮食减产,三年饥荒,国家分配不出工作给我,只好无奈地赋闲半年,什么都做不了,用北京话来讲就是“没辙了”。但国家还是包我们的吃住,只是没分配工作。后来听说天津南开大学招研究生,在北京只招一个,但还是赴考了。没想到我顺利成为了那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25个中的一个。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到南方工作,但不久后就遇上了我国的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段时间是很艰苦的,喂过猪,放过牛,我们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很小。
文革结束后不久,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实那时我已经四十岁左右了。按照党章规定接受了一定党的培训教育后,党组织决定吸收我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做了党员之后,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会忘我工作,没日没夜。什么工作都做,那时真的非常有奉献精神。但因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所以人也比较稳定了,入党前后的改变也不算太大。
作为一个经历过国家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三大改造、大跃进、十年动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我,可以说是伴随国家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成长起来的。在我眼里,国家的发展就是一部血泪史,掺杂了我们这些人的血和泪。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党对国家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现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无数风险和挑战,把曾经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中国建成了一个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取得举世瞩目的新中国,我感到无比骄傲。可能我们党在领导国家发展时出现过一些错误,但我觉得与她的成就比起来便不是什么大错误了。另外,我党是没有任何榜样可学的,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怎么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呢?我一心跟着党,无怨无悔。
(口述:冯国正 整理:顾晓慧 陈文标 编辑:肖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