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数智时代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学术研讨会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大学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张其学,以及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和师生代表约130人参加会议。
打造联合研究基地 透过广州向世界讲好海丝故事
历史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扎扎实实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他强调,广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始终的重要城市,拥有大量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希望以此次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合作为契机,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双方共同努力下,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建成一个促进资源共享、学术合作和知识创新的开放式平台。
“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互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广州这座长盛不衰的东方大港和商贸文化交流中心。”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申遗的牵头城市,扎实推进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推广与合作交流。与广州大学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 ,旨在充分发挥广州作为海丝申遗联盟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在海上丝绸之路价值体系研究、遗产保护展示、主题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撑,更好地发挥海丝遗产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中起到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州故事”。
携手深化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活动过程中,刘晓明、张其学分别代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与会领导专家的见证下一同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揭牌。
根据合作协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广州大学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将推动双方深度合作以及广州大学与校内外、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产出标志性成果和支撑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及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广州海丝申遗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广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多角度切入 探讨数智时代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的新路径新方法
签约及揭牌仪式后举行了“数智时代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学术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谡主持。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介绍了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指出该实验室旨在强化大学科交叉、多学科协同创新,希望通过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不断挖掘文化遗产特有的魅力,推进海丝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发展。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介绍了广州推动海丝申遗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围绕与广州大学携手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分享了工作思考。
研讨会主讲专家聚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播与活化建言献策。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王铭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冯江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杨得聆副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东萍教授、广州大学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董波教授分别从数智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海丝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互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空范围界定与史迹分布网络、数智融合背景下的广东外销画展示与传播、数字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个案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在海丝国家的媒体认知与传播对策、数字化时代中国特色海丝梵音在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传播与变革等切入,作了精彩的研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