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广大故事 名师风采 正文

周福霖:劳模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模范

作者:时间:2004-05-01点击数:

周福霖: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隔震技术顾问,我国著名的结构抗震减震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获国家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当人们开始享受“五一”长假的时候,周福霖教授还是如往常般,回到抗震研究中心办公室。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发现摆设有了一些变化。周教授笑称,这是评上院士以后学校给他的“优待”,“但我只想要书柜,其它的就没什么所谓,我自己倒不怎么在意这些。”记者就这样开始了与景仰已久的周教授的访谈。

问及长假安排时,他说平时都是别人给他安排时间,尤其是评上院士以后,工作任务重了,会议多了,自己的时间少了,做学问只能利用晚上零碎的时间。现在总算可以利用假期来做自己的事情,写写文章,做做总结。而且最近抗震中心还接了北京部委综合办公楼等几个实验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他的日程几乎都排满了。但是,“工作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乐趣。”周教授如是说。

“那您在节日中不能陪伴家人,会不会觉得过意不去?”记者问到。

周教授直言,家人对他都很理解,尤其是他的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支持着他。“跟家人的沟通,不一定是要在假期里一起玩,重要的还是平时一点一滴的交流。”周教授平时总是注意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从身边小事教育孩子:为人要诚信,要有爱心,热爱生命。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人生教育。

谈到对评上劳模和院士的体会时,周教授始终强调,这些成绩都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那是集体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社会要有点贡献,最起码不能损害社会的利益,贡献要大于索取。”身为劳模,周教授强调,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模范,不仅要在业绩上有所贡献,更重要的是人品第一。“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贡献,也只是茫茫沙漠里的一粒沙,但一个人的品格却能影响周围的人,为社会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记者两次对周教授进行采访,在简单朴实的交谈中总是不自觉地被他那锲而不舍、真诚宽容的品质所深深感染。

面对掌声面对鲜花,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问还是一如既往地钻研着,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这就是周福霖院士,一个实实在在的学者,一个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陈纯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