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广大故事 名师风采 正文

王卫东:不热爱学生的人不会是合格的教师---首届教学名师录(9)

作者:时间:2006-10-09点击数:

王卫东:1967年出生,博士。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已出版专(论)著10余部(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的作品获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专著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02-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入选奖。

和学生成莫逆之交

王卫东给2004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讲授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之后,全班同学送给他一份礼物。在王卫东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一张手工制作的卡片,正面是全班同学的合影,打开,淡绿色的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生的心里话:

“您的话震动了我无知的心灵,思想在这一刻放飞。感谢您对我的教诲。”

“您那对教学的严谨,那尊重学生个性的用心良苦,还有您那渊博的学识,都让学生打心底佩服,您乃一真教师也。”

“您的思想足以影响我的一生。”

……

这些话,或许能帮我们真切理解师德的内涵,这些话令王卫东感到欣慰,这是学生对热爱他们的老师的真诚感激。

王卫东认为:师德的最根本内容是热爱学生。从教多年,他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对学生的承诺,并为兑现这一诺言而真诚付出。长期以来,中国教育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师道尊严。王卫东却认为,在今天这个讲究人格平等、民主法制的知识化社会中,平等、民主、教学相长式的师生关系应是最好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热爱学生的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关系融洽的人。由于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能充分尊重、信任和宽容他们,自己在学生面前也率真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所以学生都愿意与他交往,遇到什么问都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交谈。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是王卫东的为师之道。学生手头都有一份他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办公电话、家庭电话、手机、电子邮箱等。他向学生承诺,只要学生需要帮助和指导,什么时候找他都没问题。当学生为深夜的电话打扰了王老师而忐忑不安时,老师热情而富有指导性的解答总让他们感激。长期以来和学生保持这种密切的联系,如果有一段时间学生不找他,反而让他牵挂,学生们现在在干什么事呢?

有一位同学用网名给王卫东发来电子邮件,说由于家庭原因,自己长期不愿与同学们交往,学习压力也较大,患上了轻度抑郁症,问他怎么办。王卫东很重视这件事,与这名同学进行了网络谈心。在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一定要打开邮箱看有没有这位同学的邮件。如果有就马上回复,用自己的理论和生活经验开导她;如果没有,马上就会想到:这位同学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于是即刻发个邮件过去询问一下,等到她的“一切尚好”的回复,王卫东心中才踏实下来,才能安心的休息。经过近一年的电邮来往,这位同学终于摆脱了心理障碍,这时她才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他。

曾经有个学生,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王卫东经过与学生谈心,发现该同学在中学时就有这种思想状态,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学习好坏无所谓、做不做班干部无所谓、考不考上大学无所谓,在大学里及格或者不及格也无所谓,甚至失去自己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无所谓”。针对这种情况,王卫东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同学们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并用课余时间和这名“无所谓”同学进行了平等的沟通,同时还借给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要她认真阅读和思考,经过近一学期的工作,终于帮助这名同学改变了认识,后来,这位同学不仅在在学习上努力追求上进,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上都判若两人,在大四时,被评为学校“十佳标兵”。

唐代学者柳宗元倡导的“师友”关系是王卫东和同学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必须多接触学生,而不是摆架子。以前家住学校的时候,王卫东有空总爱往学生宿舍跑,通过频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也增进了师生感情。学生也给这位没架子的老师最高的礼遇:如果学生知道他要到宿舍,那天,从楼梯、走廊到宿舍门口,必然夹道站满了欢迎的学生。学校整体搬迁大学城后,王卫东只要一回到学校就会马上给学生打电话,方便学生找他。

学生要做论文,找不到材料,王卫东会让他们到自己家里去找。他家中丰富的藏书总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间长了,学生们都知道王老师家是他们的另外一个“图书馆”,陆续从“图书馆”借走了不少书。

学生考不上研究生,垂头丧气之际,王卫东请他到家中喝红酒,鼓励他继续努力从头再来,第二年又帮这名学生找复习资料,联系导师,后来,学生顺利考上了中山大学研究生。

王卫东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时,60多岁的老导师总是亲自来到6楼他们的宿舍和他们讨论问题;出门时,学生要帮老师拎包,老师是坚决不肯的,那种大家风范深深感染了他,为他树立了名师榜样,他决心把这种名师风范发扬光大,他深信:热爱学生的人不一定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但是不热爱学生的人,肯定不是合格的教师。这些年来,他教过不少学生,不少学生和他成为莫逆之交,他们不但经常与他保持联系,给他提供许多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信息,而且还直率地就他科研成果的不足提出批评意见,使他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益处。

上课从不点名,学生都来齐了

热爱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作朋友还是不够的,还意味着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教师不仅要通过自身渊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更要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德、鲜明的个性、文明的行为来感染学生。

上课从来不点名也是王卫东独特的方式。不点名,但学生从来不会缺他的课,不点名,是他对自己讲课的吸引力有充分的自信,刚开始学生认为他是欲擒故纵,但王卫东不擒不纵,他要做的是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听课。那么他在课堂上讲什么呢?一是讲古今中外的教育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教育科学殿堂。二是讲观点,即教师个人对某些教育问题的思考分析,同时,教师所讲授的观点和看法,本身也构成学生分析、批判的对象。加上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听完课后的反映是:听王老师的课在课堂上觉得很轻松,但是课后重新思考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时,心情就会变得沉重,会产生马上要找些资料来一看的冲动。王卫东认为,这是大学教育比较理想的效果。

信手拈来,尽在掌控中的课讲得轻松,学生也爱听,但每节课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人觉得是过眼云烟的事情和现象,王卫东都要思考和筛选一下,看有无可用于教学的素材。王卫东的阅读爱好广泛,除了专业书,大量阅读其他领域的书。大学时代,念的是教育学专业,却爱读诗作诗,参加了《诗刊》第一届青年刊授班,还自己写了厚厚一本诗集,在校园小河边,经常可见到他踱步作诗的背影。广泛收集信息的用心,博览群书的兴趣,使他每节课的内容都十分丰富。他认为,专业教师处理专业与广博的关系很重要,要做杂家不做专家。

不做“王总”,若无其事读闲书

记者在采访前搜索了王卫东的资料,发现他曾担任信孚教育集团的总经理,当今,投资教育是较有市场前景的,作为专家,和知名教育集团合作一点都不奇怪,那么,在称呼他王老师同时是否也要称呼他一声“王总”?王卫东笑称,早在几年前就辞去这一职务了,当时接受该集团的邀请,只是为了方便收集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所谓“总经理”只是挂了一虚名,他并不从事集团的经营运作。他觉得高校有思想、语言空间,是比较适合自己的环境,桃李满天下,是一名教师的价值存在。和学生亦师亦友,其乐融融,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尽老师的责任。至于投资教育,他说:“不如投身教育吧。”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者学生的回报,王卫东一转身,若无其事读闲书去了。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 林雪漫 编辑:朱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