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广大故事 名师风采 正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记广东省教学名师董黎

作者:时间:2008-09-09点击数:

董黎:1953年生,广州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广东省名牌专业“建筑学专业”、广州市重点课程“建筑设计与理论”带头人。从教26年来,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和教学优秀奖10余项。近几年曾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大学师德标兵、广州大学十佳教师等多项殊荣。

广东省第三届教学名师奖近日正式揭晓,我校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董黎教授榜上有名,成为我校首位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听到这一喜讯,04建筑学(1)班的学生周丽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后,给记者发来一段意味深长的短信:“作为董老师的学生,我为他能获得这一殊荣甚感自豪。在专业学习中他是一个良师,引导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建筑。其实,他在另一方面也像父亲那样关怀我,并与我探讨人生理想的话题,指点未来发展路向。他不仅教我做建筑,更教我如何做人。建筑是综合的,他令我能更全面去准备当好未来建筑师这个角色……”

从教20多年来,董黎一直坚守课堂教学第一线,在建筑学界培育桃李芬芳,以恪尽职守的师者本色和朴实无华的学人风范实践了为人师表的深厚内涵。

坚守讲台 爱教如命

1982年,董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来到武汉理工大学任教,从此,踏上教书育人之路。26年来,无论是工作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自己身份如何调整,董黎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坛。从助教到教授、从学士到博士,他一直坚守讲坛第一线,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开设过《建筑设计》等10多门课程,培养过数以万计的本科生,在教书育人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1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学校合并组建半年多的时间后正式成立。学院建立之初师资紧缺,在这种形势下,董黎主动承担了大量的课程教学任务,分别上过《建筑设计》、《中国城市建设史》、《城市设计》、《外国城市建设史》等多门课程,并承担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他不但自己坚持上好课,还乐于帮助和指点年轻教师。有时侯学院要开一些新课程,董教授还主动为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尤为可贵的是,自1999年评上教授并历任系主任、院长、硕士生导师以来,董黎不管行政、学术事务多么繁重,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本科课堂教学。近五年平均每年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近200学时,成为广州大学中为本科生上课最多的教授之一。

建筑学是融理工和人文学科为一体的专业,要上好建筑学专业的课,要求教师有更宽厚的综合知识和更丰富的信息。多年来,根据学科特点,董黎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秘诀--以哲学的深度、人文的厚度、生态的广度讲述建筑学原理,以直观、生动、形象、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营造建筑学课堂氛围。上过董黎教授课的建筑学院学生都有这样的同感:听他的课是一种心灵享受。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眼界,还有对建筑、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的分析,每每从一个学者的独特视角,以一个文化人的洒脱性情,如涓涓流水在不愠不火的表述中,浸润着学子渴求的心灵,令人自然陶醉。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他尽量多参加学界的研讨活动,也积极参与社会的设计竞赛评审活动,利用这些机会掌握更多更新的建筑业发展动态,从而将实用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

为人师表 爱生如友

“我为我们的学生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这是董黎跟外人谈起学生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包含了一位教授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的独特情怀。

由于董黎在学界的影响和广州建筑设计业界的人缘,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常常找回他,向他指教。董黎从不吝啬对学生的帮助。2006年暑假时候,一位已经毕业七年的学生,拿着自己的设计作品专程上门请教董黎。虽然自己手头还有任务,董黎还是热情地接待这位学生。像朋友一样为其指点,并由此聊起工作、谈及人生,让这位学生感动不已。

对学生的爱不仅融注在热情的付出中,也体现在对他们的严格要求里。董黎正是这样对学生又爱又严。有一次,1996级毕业班的一个设计小组由他指导做设计方案。当这组学生带着设计方案向他征求意见时,因为对设计方案不满意,董黎把学生们留下来足足谈了5个多小时,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不过,这一过程,他也陪着学生一起修改,一起完善,也一起挨饿。他正是以自己的表率令学生敬畏,也让学生心服口服。建筑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这样评价董黎:“我很佩服他!董教授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敬业!他把这种榜样的力量渗透给了我们这些学生。他的知识面很广,教学态度非常严谨,我们对他真是又畏又敬。”

重抓内涵 爱院如家

由于长期在工科学院工作的背景,也因为自身性格上的朴实,董黎留给别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很低调”,对自己、对学院的成绩都不怎么爱宣传。但恰恰就是这种朴实、低调的处事风格使其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中更加注重内涵,为建筑学科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应用型专业特点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趋势,董黎十分重视抓好建筑学实践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关注城市建设的发展,并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途径,通过实现五个结合,即: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加强了有关地方城市建设及岭南传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以此构成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从而增强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他还推行导师制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专业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并增加知识应用的经验和能力,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

自1998年以来,董黎首先提出了实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并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符合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2000年,由董黎和青年教师、本科学生组合的团队获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园一基地’基地规划”全国邀标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此外,还有多项大型城市设计项目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并被地方政府采用。这一教学改革成果在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2004年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

调来广州工作的10多年来,董黎一直致力于广州当地的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和岭南建筑风格开展自己的研究。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后,他更是从学科建设的综合层面来考虑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融入高层次的科研课题,从而提升应用型专业学术地位。在科研工作中,董黎还十分重视发挥自己身为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注重鼓励学术团队的青年教师承接和参与科研,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幅提高,从而带动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使学校建筑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充足的后劲。

在董黎的努力推动下,建筑学院近五年来可谓喜讯频传: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建筑设计硕士点、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等方面的零的突破,使学院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谈及获奖的感受,董黎认为;自己能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背后反映的是学校近几年的教育质量已经得到业内充分认可,学校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在省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对于学院的发展,身为院长的董黎并没有太多提及自己的付出,而强调的还是自己的责任:“看着学院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心里很高兴。作为学院负责人,踏踏实实地推动学院的建设发展,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就如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是一种份内的事。”朴实无华的话语,蕴涵着他心系学院的一片深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为西汉名将李广立传时,引用了这句谚语,以此称颂其虽不喜辞令,但以非凡的战绩和德行为人所敬仰。在戏称自己为“工科佬”的董黎身上,我们也体味了“桃李不言自成蹊”的丰富寓意。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朱玉尊 编辑: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