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她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把生命力赋予文字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最高境界”,这是她一直坚持的理念。
她就是肖思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9岁的青年女教师。今年7月,她凭借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不懈的努力,一举夺得广东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大赛人文社会科学二组一等奖,并将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是肖思为在我校教学的第三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教龄,但她却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她常常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谈谈最近发生的新闻。为了能和学生更好地讨论,她还在课前收集各类新闻,“‘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传输的”。最初,肖思为和学生讨论新闻是为培养他们的媒体意识、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学生具备这些基本意识后,仍不知道怎么更好地思考问题,“思维决定出路,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
于是,她在上课时便给学生“加料”,增加现代意识理念知识,比如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让学生得到更多思维上的训练。同时,她强化学生的媒体意识,“全媒体时代要求更加关注社会”。
在课堂上,肖思为经常通过浅显易懂、接地气的例子让学生进入主题,再增加一些文学性和艺术性。她表示,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是主持技巧,必须要打破过去重技巧不重美感、知识的教学方式,“不要只把技巧当成课堂的主要内容,还要赋予文字生命力,体现语言的真正本质”。而这,也正切合省赛中评委对她的评价,“专业性和雅俗共赏二者兼具”。
对于教学亮点,肖思为认为,语言表达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优势,如果能突出这个优势,那亮点就很明显,这也是她课程的教学亮点及魅力所在。为了使现场语言的表达能够带来美感,感染学生,她总会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在学生心里,上她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除了下功夫钻研教学方法,每到期中,她会询问和收集学生对课堂的意见,“我希望传授给学生的东西都是好的”。在上课的前一天,她都会重新整理课程内容,设置教学亮点,努力让同样的课程拥有不一样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使课程内容得以深化,还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上课!”
课堂下,肖思为与学生相处非常融洽,但课堂上,她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上课有上课的规矩,学生上我的课,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提前5分钟到课室,是她对学生的一贯要求,“作为媒体人,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新闻学院14级学生小武说:“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她都会直接指出来,并教你改正。当听到她说‘挺好’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开心,因为她对我们很严格,能给出这个评价不容易。”之所以严格要求,全因她希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发挥出最高水平。
从校赛到省赛,肖思为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困难,能拿到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有个人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当选定由她参加省赛时,学校教务处成立专家组对她的课程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此外,学校还请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为她设计多媒体课件。“没有学校的支持和身边的人的陪伴与帮助,我很难取得突破”,她感激地说。
实际上,在学校组织第二次培训时,肖思为遇到了瓶颈:课程亮点难以突出、内容不够吸引人,没有较大的进步与突破。时间越来越紧迫,为了给她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新传学院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副院长李辉与播音专业课程教师刘玉萍和苏凡博一步步帮助她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亮点,攻克难关。
离省赛仅剩十天时,刘玉萍、苏凡博每天陪着她做冲刺准备,早上九点钟准时到学校,一直讲课攻关到中午十二点,休息一个小时后又继续练习,直到下午五点钟。不管来得多早,走得多晚,他们都没有抱怨。一些老师还把他们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无私地分享给她,学院的领导每天都来到讲课现场给意见,这深深地触动了肖思为的心。“其实这只是你一个人的比赛,但学院当作是一个团队的比赛,十分感激他们,这个团队也真的很棒!”
此外,肖思为还谈到担任校赛评委的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庞永师。尽管两人素不相识,但庞院长却一直在帮助她。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她对此也心怀感激,“他认为我的教学特点最突出,一直支持与鼓励我参加省赛。”省赛结束后,庞永师给她发了祝贺短信,这令肖思为很感动。
在学生心中,肖思为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大姐姐”。新闻学院14级学生小方说,“我们私底下都叫她思为姐,她特别像个‘邻家女孩’,课后和我们聊天打趣,透露出的活泼特别真性情”。
2013年12月,她带领学生去湘西苗寨拍摄纪录片《大山里的猴王》,三个学生先行到达了苗寨。由于处在大山,又正值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学生打电话给肖思为,让她不要上山,但她坚决反对,“我怎么能把他们丢在那里啊”。二话不说,肖思为买好羽绒服、电热毯等取暖物品就赶往苗寨。因为条件不足,肖思为就和学生一起住,挤在一起睡。当他们准备拍猴王晨练时,机器被“冻”得不能运转。眼看着猴王就要结束练功,他们决定用电吹风把衣服吹热,再把衣服裹在机器上,才终于拍到了一些镜头。而此刻的他们,早已冷得瑟瑟发抖。在这次行程中,她就像姐姐一样保护着学生。“后来我和那组学生感情特别好,他们对我也像家人一样,我觉得特别满足”。
此前,肖思为所带的班级同寝室的学生闹矛盾,为了解决学生之间的摩擦,她在宿舍楼一遍一遍地给离开的学生发短信、打电话。六个小时后,当学生看着腿已站麻、一脸疲倦的老师,终于决定与舍友和解。此刻已是夜深人静,疲惫的她才回到教师宿舍。“师生关系不应止步于课堂,要打破隔阂,抱着理解信任的态度和学生相处”,肖思为颇有感触地说。
(学生记者 丘敏华 曾文玮 郑东红 陈仲光 助理编辑:黄 颖)
注:本文刊登于2016年12月30日第343-344期《广州大学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