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乡村,今年7月起,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与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组建“万企兴万村口述故事”社会实践团队,将脚步迈向广东、贵州、海南、湖南等10余个省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调研以碧桂园集团为代表的30余家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企业,记录100多名帮扶人员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故事和经验。
“万企兴万村口述故事”团队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和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林曼曼带队,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党委副书记万朝春、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吕建兴等组成专家团参与实践指导,共计招募了100多名来自行政管理、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不同专业的校内外学生参与了本次社会实践。
讲好龙头企业帮扶故事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7月3日起,实践队以碧桂园特色乡村振兴模式调研为核心,正式启动“万企兴万村”社会实践活动。7月8日下午,实践队走进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对碧桂园集团“1+5+N”特色乡村振兴模式进行调研,与碧桂园集团进一步确认了以受扶人群和企业帮扶干部为核心,以党建、产业、就业、教育、文旅等帮扶板块为重点的访谈思路,从而完成大学生与受访对象的一对一深入访谈,并通过开展口述故事采写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口述故事采写工作,力图讲好碧桂园帮扶故事。参与口述故事采写的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詹赟同学说道:“个体的萤火之光对于我们研究公共行政、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坚定了我们参与乡村振兴的决心。”
挖掘央企帮扶新魅力 寻找结对治理新经验
7月10日至22日,实践队赴湖南安化县、邵阳县、新田县、汝城县以及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县开展“万企兴万村口述故事”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期间,实践队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等央企的帮扶干部进行深入访谈,充分总结央企在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进而挖掘凝练央企的帮扶故事和典型经验。带队专家、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指出,“央企所具备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资源,是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托举,也为当代大学生们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元路径。”
走进新乡村振兴示范带 献计城乡融合新发展
7月25日至26日,实践队前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开展“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实践队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在推进太和镇的种植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与技术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明晰新乡村示范带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以产业兴村,打造乡村新业态的引领作用。在与帮扶人员的交流中,实践队深入了解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与建设体系,并记录下白云区太和镇新乡村示范带关于生态风貌、品牌模式、示范产业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口述故事。在切实感受到社会力量助力村落焕然一新的历程后,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振兴作贡献。
传播东西部协作好声音 探索民企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7月27日至8月5日,实践队赴贵州安顺市平坝区、西秀区、经开区、紫云县、关岭县、镇宁县、普定县,以及黔东南州雷山县、台江县开展“万企兴万村口述故事”社会实践活动。采写现场,实践队调研了以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扶贫车间、乡村旅游、民宿运营等为主的30多个项目点,并对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黔东南州乡村振兴项目部帮扶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实践队概括了广州市民营企业在助推安顺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农业产业园建设、乡村治理与改革、盘活闲置资产等方面的好故事与新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民企在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中的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本次实践活动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口述乡村”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自2020年组建以来,已开展“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等社会实践活动,曾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100多次,获广东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10多项全国、省市荣誉及提名,形成著作成果《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亲历记》与《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已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接下来,实践队将进一步以口述故事的形式记录不同帮扶类型与帮扶领域中“万企兴万村”的故事和足迹,凝练帮扶路径与帮扶模式,传播帮扶声音与帮扶经验,力争形成更多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从而鼓励更多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乡村振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