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南方日报》第A05版刊发了专访我校党委书记屈哨兵、校长魏明海的报道《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校长魏明海: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一流创新型大学》。该报道是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的“奋发有为 争创一流”全媒体宣传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附:《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校长魏明海: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一流创新型大学》报道全文
“推行‘1+2’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全力推动思政课程与基础课程提升,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广州大学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吹响了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的嘹亮号角。
近年来,广州大学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全国进步最快高校之一。“学校取得长足进步,值得欣喜,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近日,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校长魏明海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学校将抢抓“十四五”和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努力建设好“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
广州大学校园景色。受访者供图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学院全覆盖
南方日报、南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理解这句话?
屈哨兵: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开好讲好用好思政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等丰富内容,而“一流大学”则由一流的学科专业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创新和产学研服务体系等组成。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
学校有90多年的办学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与国家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在学校办学进程中一以贯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更应注重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塑造大学师生的价值体系,实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
为国家和大湾区发展作出新时代的大学贡献,是广州大学天然的使命,在锤炼“内功”上,我们围绕打造一流的课堂课程、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学校环境、大学文化、育人体系等发力,推动扎扎实实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南方日报、南方+: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路上,学校跑出了“广大加速度”。
魏明海:2015年,广州大学土木与建筑、数学与信息科学、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三个学科群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1年,学校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这几年,学校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推进办学来说,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是我们特别看重的。过去几年,我们精减优化了近三分之一的专业,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强化基础理科实力,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持续优化“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目前,广州大学专业设置比较规整,拥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人才培养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学位点扩容提质,整体学术氛围愈发浓厚。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
在学科和科研方面,我们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团队,明确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多个主攻方向。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我们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一批应用性技术和成果。
推进“1+2”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
南方日报、南方+: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有哪些重点谋划?
魏明海:我们有一种强烈感受,在提升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路上,要走得更快、走向更高。为此,我们重点实施“1+2”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包括思政课程与基础课程提升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学校树立“加强基础、交叉融合、突出创新、注重应用”人才培养新理念,深化两大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畅通拔尖创新型、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
围绕思政教育,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金课”为核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载体,推进文化育人。结合大湾区战略需求,形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师范教育、人文艺术与基础理科等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学校还着力汇聚师资、课程、教材和平台等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夯实育人基础。
南方日报、南方+:学校在学科和科研方面,也有大动作。
魏明海:今年4月,我们正式启动“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和“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2大创新枢纽,以及“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育种/精准医疗”“数字经济与数字文化”“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5个交叉创新平台。
我们希望依托“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力争突破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产出“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支撑“冲一流”学科和重点特色学科建设。
提升服务大湾区产业行业发展能力
南方日报、南方+: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学校如何作为?
屈哨兵:广州大学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理应担负起推动所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办学使命。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三个对接”,聚焦国际科学前沿,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着力形成一批尖端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提升服务省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行业发展能力。立足国家所需、高端定位,我们还全面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出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台(SKAO)与广州大学签署SKA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框架合同(图源:SKAO)。
围绕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校将深度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高校合作,发挥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平台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人文交流、教育与科研合作。
南方日报、南方+: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屈哨兵: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省市提供了大力支持,并寄予殷切期望。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助力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继续锚定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目标,走高水平、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在衡量学校发展的高水平指标上寻找更大的上升空间,在不同类型高校共同发展的差异化格局中积淀更大的比较优势,在凸显发展成效的特色化选择上产生更多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国之重器”,心怀“国之大者”,贡献广大力量。
【案例】
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
广州大学以发起成立和推动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发展为支点,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广州的生动实践落地落实。
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立于2018年,是广州大学发起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旨在加强广州与各国际友好城市及其当地大学间的交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利合作。截至2021年底,联盟成员大学包括中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18所知名高校,覆盖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的17个主要城市。
2021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年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联盟打造了年会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主题国际会议、学生创业竞赛等系列活动,作为广州国际友城工作重点项目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院士加盟助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快速发展
围绕广州IAB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广州大学于2017年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及其团队,成立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随之带动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快速发展。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推出了方滨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简称“方班”)。“方班”由方滨兴院士指导并直接参与设计和教学,致力于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实战型应用型人才。
“方班”持续探索创新可复制的新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人才培养协作模式,建设开放共享的教学案例场景库和实战演练平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解决国内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缺口、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2年毕业季,广州大学毕业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数说】
学校位列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1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61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5—49位。
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4人,外国和国际机构院士5人。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前3‰。现有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
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2013年以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3项。
“朋友圈”逐步扩大,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8所,分布于五大洲15个国家17个主要城市。
【编者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有8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实现本科高校、公办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跨越式的大改革大发展。
为展示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成效,展现全省高校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部署和实践,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奋发有为 争创一流”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记者:汪祥波 拍摄:徐昊(除署名外) 通讯员:广大宣)
《南方日报》第A05版报道链接:
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6/25/content_10023626.html
南方+客户端报道链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6/24/c6622129.html?colID=0&date=bnVsbA==&code=200&evidence=b2b304ae-dcf7-433f-99c0-16059a3f71c1&firstColID=3829&appversion=8900&from=weChatMessage&layer=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