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遴选工作已顺利结束。与往年不同,教职工无需线下录入大量申请表信息,只需要登录学校的“一表通”系统进行线上填报,系统自动填充教师个人的各类相关数据,大幅度减轻了教职工的填报工作量。此次填报工作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老师少跑腿”,累计数据项1000余项,实现自动填充数据项达800余项;同时实现了在线流程化管理,从教师填报、二级学院审批与汇总、研究生院完成数据审核汇总统计,全流程实现线上办理。
据了解,“一表通”系统是我校实验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人事处、研究生院、科研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打造的一个数据服务场景。而背后支撑“一表通”系统的,是学校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产出成果,是数据资产驱动服务模型创新的一次落地实践。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学校不断强化数据资产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地位,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以打造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的全域数据资产为目标,着力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从而以信息化全面支撑大学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奋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建立全量数据仓库 启动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学校经历了“以技术为导向”到“以应用为导向”,再到“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历程。此前,由于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技术框架,不同业务目的”的业务系统,“数据孤岛、业务孤岛、数据质量低、数据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时常发生。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于2018年启动了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涉及三十多个业务部门,总参与人数近百人。
建立全量数据仓库以来,学校按照“应采尽采”的数据共享思路,已完成人事、教务、学工、科研、资产、服务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财务等26个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存储。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发布了8大类262个数据标准19192个标准代码,共享数据资源86个,制定数据治理制度规范文件17份,规范共享数据接口239个,为47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基于数据服务驱动理念,开展了以“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为“四大抓手”的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包含数据中心章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元数据、数据集成、数据安全管理等制度,形成我校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持续开展人事、教务、科研、教研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治理,数据质量稳步提升。
提供多场景数据服务
基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治理成果,为决策者和全校师生提供以下场景的数据服务。
如“师生数据个人门户”,汇聚师生个人数据资产,按主题域并分层级展示个人在校工作、科研、学习、生活等相关过程与成果数据,提供统一、便捷的数据查询界面,解决数据跨系统查询问题;用时间轴呈现教职工的学校生涯轨迹、用工作雷达图从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科研业绩、获奖、年度考核等维度立体和直观地呈现教师的各类统计数据;数据门户支持个人数据纠错和补录,实现个人数据一处纠错,全校通用;相关部门负责人可掌握相应数据资产的汇总情况,从而更好地辅助科学决策。
“智能表格填报系统”提供业务报表设计、填报、审核、自动汇总、打印等服务,通过数据中心共享数据实现自动填充,教师以确认为主、填报为辅,解决教师“填表多、重复填”的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路”。智能表格填报可应用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各类填表场景,填报好的表格提交后自动汇总,进入自定义审核流程,从而简化办事流程。
“宿舍门禁数据分析”基于宿舍门禁系统数据,通过分析学生刷卡数据,从学院、专业、班级等多维度分析相应情况,掌握实时动态,为日常管理服务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助力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高基表上报系统”,辅助学校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并生成相应报表,通过系统减少繁琐的数据整合、比对工作且高亮显示超标的数据。业务部门可通过系统填报数据与审核数据,并进行历史数据查找比对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
“领导驾驶舱”基于校内各业务单元的全局数据,分别从在校学生、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校园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示;兼具统计数据与明细数据,满足校内业务趋势分析及预测,为学校决策者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教育数字档案服务平台”。基于数据中心,学校目前正在建设学生教育数字档案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全面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信息的有效记录,形成可信成长档案链,并融合“密码应用支撑平台”及教育部“学信网”权威验证服务,满足学业成绩档案基于统一数据、统一样式、统一验证的线上与线下、校外和校内办理需求。
“数据是学校的重要核心战略资产,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数据中心建设工作负责人表示,在已有基础上,学校将持续、协同推进数据治理工作,继续推动由数据战略驱动的业务及管理变革,挖掘数据服务应用场景,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推出更多贴近师生需求的数据应用服务,着力创建可信、安全、健康的数据服务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和服务个性化水平。
(供稿:实验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