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正文

用挑战点燃梦想 用科创成就未来

作者:时间:2019-11-19点击数: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这项被誉为当代大学生

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赛事

自1989年开办以来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为学生走上科创成才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

广州大学师生在“挑战杯”中

越“玩”越精彩,越“挑战”越有收获

参赛成绩始终位于全省领先、全国前列

初步形成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

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机制

学生学术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能力发展性强的

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创新

 

广大学子也通过参与“挑战杯”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涵育了科学精神

接受了科学启蒙

激发了科创热情

实现了追逐梦想、报效国家的志向

 

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全国4500多名师生齐聚北航,共同见证了这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实力大比拼:首捧全国“优胜杯”,创历史最好成绩

这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决,更是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力的一次大比拼。本届“挑战杯”竞赛以“挑战逐梦 科创报国”为主题,吸引了1573所高校、567万名师生参与。最终,全国共有212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角逐终审决赛,作品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社会科学、能源化工、经济教育等11个大类。

广州大学选送的6项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分别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以总分全国第18名的优异成绩首次捧得“优胜杯”,同时还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连续十一届获得全国发起高校资格,创历史最好成绩。

 

 

“作为一所普通地方高校,广州大学能从高手如林的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捧得‘优胜杯’,实属不易!”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感慨万分。本次获奖的六项作品,是广州大学通过长达两年的选拔、培育和反复打磨后,最终从全校502件申报作品中挑选出来参加全国决赛的。

其实,这一成绩的获得,是广州大学多来年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用挑战点燃梦想,大胆开展学术科技创新的必然结果。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广州大学已形成了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为龙头的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学术创新氛围日趋浓厚,能力发展性强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创新。

 “本次获得全国‘优胜杯’,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广州大学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展现了学校‘三创’育人的丰硕成果。”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说。

创意大展示:酷炫的“黑科技”和带“泥土气”的学术作品同台竞技

这是一场科技的盛宴,也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意实力充分展示的大平台。“挑战杯”竞赛一直坚持以大学生为主力军,始终走在科创前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原创科技项目,每届竞赛都涌现各种尖端学术研究、发明创造、黑科技产品。

广州大学也不例外。本次获奖的六项作品,则汇集了广大学子各种新奇丰富的创意,不仅有酷炫的“黑科技”,还有各种关注现实问题的学术科技成果。

 

 

例如获得一等奖的“变废为宝——基于进化学习机制的全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发明项目,则是“黑科技”的典型代表。只要你将垃圾投进垃圾自动回收装置中,系统就可以自动检测、分离垃圾。更酷的是,这套系统不仅能分类单件垃圾,还能解决袋装垃圾的分类问题,成为该项目的最大创新点。目前,项目已获广东攀登计划立项,申请专利14项,其中授权达7项,并与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万绿达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除了关注“黑科技”,广大学子还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乡村广袤的大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项目则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基于乡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剖析“南海模式”在土地流转经营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作品中还有不少发明类,以及针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类作品,比如设计合成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研发新型多相芬顿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探索以博物馆为载体的山区短期支教模式……挑战杯已成为广大学子追逐梦想、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大舞台。

育人新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0年来,一大批青年学子通过全国“挑战杯”竞赛激发了科创热情,走上科创成才道路。可以说,“挑战杯”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各高校实现育人使命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广州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服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融入育人工作大局,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以丰富活动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攻克成果转化难点,做好对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目前,广州大学已形成了前段培育、中端实践、后端孵化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体系。如有效对接第一和第二课堂,明确在通识类选修课程中设置“创新与创业”课程模块,所有学生至少必修2个学分的“创新与创业”课程和2个创新创业类的第二课堂学分,打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创业协会、创客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术科技节,引导广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活动。同时,依托社会资源,积极与校外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联合打造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还积极鼓励学院成立创新人才库和教师专家库,对学生团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自1998年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广州大学的参赛成绩始终处于广东省领先、全国前列。截止目前,广州大学在历届“挑战杯”竞赛中,共获全国奖项60项,省级奖项282项,保持全国竞赛发起高校资格,多次获得省赛“优胜杯”。四名同学因参加“挑战杯”竞赛成果突出,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广州大学的育人工作的主要特色。”魏明海表示,创新创业竞赛工作已经成为广州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品牌。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广大学子进一步强化了爱国情怀,涵育了科学精神,接受了科学启蒙,激发了科创热情,实现了追逐梦想、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志向。

(宣讯)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情况(广州大学)

 

项目名称

学院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

获奖情况

变废为宝——基于进化学习机制的全自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杨兴鑫、程健翔、陈毓锋、张健豪、黎子良、利恒浩、叶土仙、余卓权

刘长红、常向阳、彭绍湖

一等奖

Co/β-Mo2C异质结@氮掺杂碳纳米管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

化学化工学院

叶雅倩、麦秀琼、汤紫媛、胡靖晓、钟嘉欢、王玲

欧阳婷、刘兆清

一等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经济与统计学院

詹昊林、翟礼滢、刘灿辉、方林浩、薄 畅、林大徐、朱以生、王镱洵

叶祥松

二等奖

共沐文博阳光,同受历史洗礼——以短期支教为载体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探索

人文学院

朱慧琳、邵泽丽、覃颖珊、胡 丹、张婉萍

     

吴相洲

二等奖

双反应中心类芬顿体系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原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韩沐恩、梁峻榕、黄茵梅、林希蔓、张苑妮

吕来、胡春

二等奖

基于视觉惯性和激光SLAM导航的AGV系统研究与开发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汪程辉、花 明、吕鹏浩、明家辉、陈俊城、李浩明、全永彬、何海城

朱静、黄文恺

姚佳岷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