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以“努力学习 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大学生”为题,为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72班的同学们讲授2019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重视学习 培养“文化自信中的中国视野”
什么是视野开阔?屈哨兵书记以这个问题开启“思政第一课”,请在场的师生一起思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我校“德才兼备 家国情怀 视野开阔 爱体育懂艺术 能力发展性强”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屈书记将视野定义为世界观与历史观、中国视野与世界视野的融合,将“视野开阔”的内涵阐述为两个方面——“文化自信中的中国视野”“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德不孤,必有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屈书记援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政外交各领域、出席重要活动中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取其精义并予以发扬光大的若干事例,生动地说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说明了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屈书记指出,青年大学生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一旦坚定了文化自信,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中国视野里的世界”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
在讲授“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时,屈书记以东西方世界地图的不同呈现为例来说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对认识世界的影响,强调国际视野的核心是站在中国立场上的国际视野,其中所秉持的价值观是融合世界,而不是覆盖世界。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屈书记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上升;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首倡并大力推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随之强调,“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同学们作为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更要在树立和培养国际视野上多下功夫,把自己打造成能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的人才。”
怎样做到视野开阔?读更多更好的书 走更远的路
“要做到视野开阔,就要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走更远的路。”屈书记列出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读书清单,并以自身经历为例,启发同学们读好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广州大学经典百书”的推荐遴选过程,并以《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数量最多的诗人——“诗圣”杜甫的诗歌为切入点,了解同学们品读经典的情况。
通过讲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广东的行程,屈书记指出,“文化素养、学习交流、了解社会,这都是视野开阔不可或缺的方面”。屈书记殷切寄语同学们潜心向学、深入实践,以我校创新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年礼的各项评价指标为指引,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早日把自己锻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促进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达成。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珍惜大好时光,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努力成长成才、奉献社会。
(宣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