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清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结对共建工作,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7月8日至1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师生一行30余人前往清远市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
本次宣讲历时3天,共13场。宣讲采取广大马院提供理论宣讲“菜单”,清远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单”的形式。每个“菜品”还创新采用师生“1+1”组合式供应,既有党纪学习教育、新质生产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清远的革命历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真正做到按需宣讲、对象化宣讲,讲到听众心坎里。宣讲覆盖了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佛冈县等地的各个县(市、区)、镇(街),听众包括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中小学学生等近 。
吴阳松教授作题为“新质生产力面对面”的理论宣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现实诉求,并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的原则,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抓好四个领域的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载体等方面具体讨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吴阳松教授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要论述,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梅淑宁副书记作主题为“做新时代文明人”的宣讲,以英德的茶文化切入,沿着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从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做文明人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做具有文明气质的新时代公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导在场观众讲文明树新风,共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谢红副教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题,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的脉络,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优势,并从坚持理论创新不止步、坚持中国道路不动摇、坚持完善制度不松劲和坚持繁荣文化不懈怠四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
王鹏博士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题,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讲解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和坚定不移发展绿色生产力。
刘燕博士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题,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同时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谢圣庚博士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为题,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相关概念内涵、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他提出,在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纪律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宣讲团成员还结合清远当地特色,讲述清远的革命历程、特色产业、传统文化等。
华以立以“从清远看广东革命历程”为题,结合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清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突出强调了清远在广东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叶婉彤以“一粒清远丝苗米的高质量发展‘稻’路”为题展开宣讲,通过数字云展的形式从科技、品牌、文化三方面带领观众们沉浸式感受清远稻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倡大家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陈钰琪以“清远乡村振兴中的一角”为题,讲述了汤塘镇通过发展“温泉+”和“文旅+”产业,实现了从过去落后面貌向现在美丽乡村的跃迁,展现了清远以旅游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路径。
罗羽妍以“改革开放以来清远高铁发展‘加速度’”为题,讲述了过去的清远交通状况和高铁出现后清远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重点阐述了高铁对于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何丽婷和黄羽以“红军恩人 义举永存”为题,讲述了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党的老朋友、老同志”的清远籍传奇人物——莫雄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有勇有谋的智慧。
程裕如、谢欢琪等同学以“领悟新时代清远非遗魅力”为题,以情景剧穿插的形式,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在网络电商、文化创意中的新活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我校马院师生将立足省重点马院学科优势,继续落实与广州、清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任务,赴两市各地开展宣讲。通过丰富宣讲内容,革新演绎形式,创新传播话语,力求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让基层百姓“听得懂坐得住”,从而激发信仰、获取真知,为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