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在广州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组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分别在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现场
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专家合影
张其学副校长指出,本届研讨会围绕“两岸语言文字”与“语文生活”两个主题展开,研讨内容丰富,议题广泛,具有重要意义。李宇明教授回顾了历次“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的举办情况,指出海峡两岸同胞齐聚一堂,血脉相融,不分你我的学术研究态度令人敬仰。他强调会议的两个目标追求:一是调查研究两岸的语言文字,这是会议的学术品位、科学使命;二是支持两岸的语文生活,这是会议的实践品格、社会使命。李宇明指出,两岸学术研究之所以进展顺利,是由于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属于中华民族,这份情谊足以跨越海峡让大家汇聚在一起。希望海峡两岸加强沟通交流,强化现实语言生活疏导,促进两岸青年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扩大合作空间,进一步深化两岸语言生活研究。
两岸专家合影
本次研讨会共八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从构建理想的语言生活、实现理想的语言生活的主要举措、需要秉持的基本语言观念等方面,提出中国语言规划的六大理念。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介绍了在两岸统一进程中值得语言学者关注的问题,指出语言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学者任重而道远。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介绍了台湾的移民与方言的历史,以及语言使用的情况。台湾师范大学曾金金教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所开课程“华语方言教材教法”,分析了台湾闽南话用字的教学现状。商务印书馆余桂林副总编对比两岸媒体2020年高频词语表,探讨其共同性和差异性,为观察两岸媒体用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代晓明主任通过具体的数字和事例,提出开展两岸中小学教材中科技名词的交流、对照和统一的必要性。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理事、华侨大学任弘教授从华文教育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台湾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历程。台湾静宜大学彭心怡副教授从台湾苗栗县四个乡镇的语言调查切入,分析了客家话的语言活力状况。
近30名专家学者就两岸语言政策及语言调查研究、两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对比研究、两岸辞书编纂研究、两岸语文教育研究、两岸语言服务研究等议题进行报告讨论。“调查、差异、对比、融合”是会议研讨的重要关键词。
分组讨论现场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王奇作会议总结。她概括了本次研讨会的三个特点:一是站位高,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二是视野广,调查研究扎实深入;三是专家学者“传帮带”,体现了良好的学术传承。希望两岸语言学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发挥优势,“关注过往,关注现实,关注未来”,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
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做到了“六个充分”,就调查研究而言,是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就会议研讨而言,是准备充分、表达充分、交流充分。以老一辈学者的学习精神来观察,以学术功力的深厚来描写,以思想精髓来解释;学者提交的研究报告准备充分,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表达充分,海峡两岸的学者交流充分。这“六个充分”既是本次研讨会的独特优势,也是未来更多有关语言研究会议的方向和目标。
本届研讨会由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主办,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国家语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厦门大学)、国家语委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